艺术 | 山东滨州:曲艺生态更优

2023-08-11 10:21:51 [来源:中国文化传媒网]

2023年黄河流域地方曲艺展演及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

青海下弦、四川竹琴、山东落子……近日,2023年黄河流域地方曲艺展演及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。活动包括黄河流域地方曲艺现场交流会、黄河流域文化馆(站)曲艺业务骨干培训班、黄河流域地方曲艺展演3项内容,旨在从曲艺保护传承的视角,联动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力量,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


(资料图片)

地处黄河下游的滨州市,曲艺资源丰富。以打造良好文化生态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目标,近年来滨州市着眼曲艺创新发展,初步探索出“项目开动、演出拉动、全民行动”的立体保护传承模式。

回到人民中间去

家住滨州市滨城区的赵中亭老人,今年暑期给上小学的孙子制订了一个“课程表”:假期每周五晚上,爷孙俩一起去滨州市文化馆群星剧场,观看“曲艺书场”演出。

鲁北三弦书、东路大鼓、西河大鼓……别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剧种,被创作人员加入滨州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故事、红色故事、现代社会的好人好事等,成为一个个接地气的小节目,登上“曲艺书场”舞台。

“这些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节目,而且演出形式是滨州当地的曲艺剧种,能够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对家乡的感情。”赵中亭说,他非常认可滨州市文化馆开办“曲艺书场”的做法,因为这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。

3000平方米的大厅、418个观众座席、16个市级以上非遗曲艺项目,这些撑起了滨州市文化馆“曲艺书场”近3年的红火之势。2021年,作为山东省首批4家“曲艺非遗书场”试点单位之一,滨州市文化馆“曲艺书场”正式面向社会进行公益性演出。截至今年7月初,已举办演出超200场次,近10万滨州观众走进文化馆感受曲艺的魅力。

有些观众听一次图个新鲜,也有些观众被发展为“曲艺粉丝”。滨州市文化馆的“曲艺书场”微信票友群,如今已成立3个,总人数近1000人。他们中多数是“曲艺书场”的铁杆票友,只要有演出且自己有时间,一定会去捧场。

“周五晚七点,曲艺书场见。”这句铁杆票友们的口头禅,成为滨州市曲艺活态传承的生动见证。

擦亮金字招牌

滨州市丰富的曲艺资源,深受黄河文化影响。上百年来,黄河之畔的滨州人民在辛苦劳作之余创作排演了一批曲艺作品,延续了曲艺剧种的薪火,也推动曲艺成为这片土地的一张金字招牌。其中,胡集书会是典型代表。

作为我国现存两大民间传统书会之一,胡集书会至今已有超800年历史。每年正月,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曲艺从业者汇聚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,讲究的是当面锣对面鼓,打擂台赛,比谁演得好,看谁的观众多。

2023年,胡集书会吸引了逾300名艺人参加,10万多名游客现场围观,相关节目的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8000万人次。而滨州市为曲艺传承发展搭建的舞台远不止于此。

过去几年,滨州市持续推动曲艺展演体验阵地的硬件水平提升,陆续建成胡集书会文化展厅、曲艺文化公园等。目前,当地正以擦亮胡集书会金字招牌为目标,规划建设集曲艺交流、体验、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基地,延伸传统节庆活动产业链。

同时,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提升黄河流域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,依托胡集书会活态传承,成功创建省级孙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,以系统性保护、创新性发展的理念,优化滨州曲艺传承发展的生态。

做好融合大文章

人气是曲艺传承的根基。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曲艺剧种的创新发展,离不开与现代消费市场的结合。

滨州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李树坤告诉记者,今年年初以来,省内外多家研学机构来滨州洽谈合作。一些研学机构代表提出,要带孩子们现场感受滨州的曲艺演出氛围。还有一些老年团,对于曲艺演出也十分热衷。

为做好曲艺融合发展大文章,滨州市将曲艺演出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紧密结合,实现曲艺演出创作与进军营、进景区、进社区、进乡村、进企业、进校园演出的多维互动,每年开展曲艺进基层惠民演出400余场次。

滨州市扩大曲艺受众群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。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史建伦认为,曲艺作品和演出不仅是彰显滨州民众幸福指数的公共服务产品,也是吸引外地游客、提振文化旅游消费的有效抓手。

近年来,滨州市将曲艺发展与非遗活态传承、年节民俗文化传播相结合,策划推出黄河文化艺术季、少儿曲艺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动500多场,极大提升了曲艺艺术的存在感、参与度。

史建伦介绍,未来滨州市在做好剧种保护传承基础上,将打造更多沉浸式曲艺体验新场景,为基层曲艺创作演出队伍提供展演交流的平台,为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了解滨州曲艺搭建桥梁,真正实现“人民的曲艺人民共享”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© 2021 北冰洋早报网 版权所有,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邮箱:562 66 29@qq.com